第五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大会(瑞典马尔默市)

时值夏秋交际,笔者有幸参加2013年世界低碳城市联盟马尔默论坛,来自中国、瑞典、芬兰、挪威等国的政府机构、大学、企业代表近60人参加了论坛。本次马尔默论坛就绿色建筑、低碳交通、城市规划、新能源等论题进行研讨,清华大学原副校长郑燕康教授、世界低碳城市联盟主席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教授就中国低碳政策现状、深圳龙岗坪地低碳城的发展情况进行主题演讲;瑞典斯科纳省议会副主席Thomas Lantz、马尔默市长Katrin Stjernfeldt Jammeh 接待了中国代表团,并安排我们考察了马尔默低碳城“哈默比”。

低碳城市马尔默
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,也是世界有名的低碳城市。马尔默是从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知识生态城市的典范。其中,该市的西港区,更是著名的“哈默比”,也就是生态城。这个城市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100%的能源是来自可再生能源,包括太阳能、风能,还有用垃圾来发电。
2001年,马尔默政府对西港区,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超前转型尝试,一个名叫“Bo01”的社区诞生了。这个社区也被称为“明日之城”,是瑞典第一个“零排放”社区,社区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当地的太阳能、地热能、潮汐能和风能。
 “Bo01”社区里有很多新技术,可以更环保、更低碳,如雨水收集区。雨水从楼顶一直流下来,流到地下,包括地砖,也是透水的。水全部汇到地下以后,地下就特别种一些植物,可以把水先净化,然后收集在水库里面,就可以把污水处理得更完整。
在Bo01社区中,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厨房垃圾回收系统。
在Bo01社区的住宅里,设有专门回收厨余的管道。住户把剩饭剩菜倒在楼层专用垃圾箱,这些厨房垃圾就会顺着真空管道,送往巨大的储藏罐内,再由专用垃圾车运到郊区的垃圾清空站。经过专业处理,这些厨房垃圾最终被加工生成沼气,成为替代汽油的生物燃油或者生物燃气。
看完西港区的低碳生活,我们再来关注马尔默对太阳能能源的利用。目前,马尔默已建成北欧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。
马尔默在太阳能能源利用投资方面,处于瑞典的领先地位。值得一提的是,马尔默拥有瑞典最大的光伏发电站,太阳能采集面积达1250平方米,峰值发电功率可达 166 千瓦,全国大部分的太阳能能源是在马尔默生产的。不过我们在羡慕之余,也要关注成本,由于太阳能发电站的投资金额巨大,在马尔默的电站的建设费,其中50%至70%由政府补贴。

两轮生态生活
马尔默论坛结束后,我们还前往丹麦的哥本哈根、挪威首都奥斯陆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进行学习考察。
童话古堡、峡湾美景、午夜太阳,再加上简约时尚的北欧品牌……这是世界旅游者公认的北欧独特魅力。然而,我们感受和领略到的,更多是其无处不在的环保理念的具体实施:入住的酒店大多标有“Flower”欧盟生态环保标志,是生态友好的绿色环保酒店;在街头巷尾,早已步入发达国家之列的北欧,自行车成为当地人和游客最主要的出行工具。
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更被誉为“汽车时代的自行车之都”,是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座“自行车之城”,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。据哥本哈根负责自行车项目的新闻官公布,推广哥本哈根自行车的基础设施,包括自行车轨道、专用道、停车位等方面的投入总计是30亿丹麦克朗(约合6亿美元),这笔钱构成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使哥本哈根成为真正的自行车之城。
在哥本哈根,蓝色的自行车道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。据了解,全市自行车道已经达到350公里。为了将自行车道和机动车车道分开,自行车道会修得稍微高一些,不注意会以为是多出了一截的人行道。每次上下旅游大巴,导游都会反复提醒,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自行车通过。由于道路设施完善,这里的自行车行驶速度甚至达到五六十公里/小时。市内设有很多自行车免费停车场,地铁前、商店旁、街道边,到处都有设计精巧、美观实用的自行车存放架,就连丹麦议会的门前,也建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。
环保贯穿始终    
北欧各国风景如画、生态良好。城市与城市之间,除了森林还是森林。北欧人骄傲地告诉我们,这里的建筑是被严格限制的,就是为了要保证每一户人家从窗户里看出去,都是一个美丽的景观。在北欧的郊外公路两旁,抬眼看去是大片的牧场和森林,九月正逢牧草收获的季节,割下来的干草被卷成一个个庞大的草卷,远远望去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啤酒桶,美不胜收。
 北欧的公园几乎见不到水泥,绿草与大树之外的所有步道,几乎都是用小碎石铺成。在瑞典的一个皇室花园里,天鹅在湖面上静静游荡,游人的到来丝毫不能改变它们的悠哉游哉,游人与其合影,其乐融融。更令人惊奇的是,甚至能在公路旁看到不少动物标示牌,据说是为了提醒驾驶员,这里常有动物出没,要注意慢行。
北欧人非常爱护动物,北欧人告诉我们一个在当地流传许久的故事:据说有留学生偷偷吃了两只飞到自己阳台的鸽子,被告发后受到警察传唤,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,差点被遣返。丹麦在山岭上修公路时,不惜花巨资人为设置动物通行隧道,目的是让动物不因横穿公路而受伤或死亡。丹麦和瑞典的跨海大桥为了保护一个岛上的海鸟等动物,竟不惜多花10亿美元绕开此岛,这个小岛上的小鸟也因此被称为“金鸟”。

深圳建设低碳城为全国探路
深圳建立国际低碳城,由荷兰人规划,虽说前景无法预知,但这一实践至少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,将为全国的低碳城市发展探路。
深圳国际低碳城选址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,以高桥片区约1平方公里为启动区,以高桥、坪西以及丁山河沿线约5平方公里范围为拓展区。自去年8月启动建设,启动项目包括国际低碳城会议及展示中心、工业厂区绿色建筑改造、客家围屋低碳社区改造、低碳市政工程、丁山河改造等一批示范项目。
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国际低碳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干明表示,作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,深圳国际低碳城是新时期深圳落实科学发展、打造“深圳质量”的重要实践,将在升级转型中探索出新的低碳生态、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新城区建设的模式和路径。
 “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,一个绿色低碳、气候友好、生态优美、经济高效、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区诞生在深圳,为全国乃至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。”李干明说。
笔者认为,作为中国第一个实验性的低碳城,深圳应该可以从北欧学习很多生态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, 低碳城不是简单的建设,而是一个系统工作,这里包括人、动植物、生态环境、能源、建筑等的整体和谐,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前期的资金投入,更需要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来发展低碳城,最后,更需要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,低碳的观念要深入人心,并成为一种习惯,成为一种生活。

联盟简介

“世界低碳城市联盟”(The World Alliance for Low Carbon Cities,简称WALCC)成立于2011年10月,注册地在芬兰,是一个致力于促进政府、产业、大学、研究院所和投融资机构多方力量合作,共同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全球性专业团体,成员目前包括中国、瑞典、芬兰等多个国家的致力于低碳发展的城市政府、知名企业、大学或研究机构、非政府组织。

联盟主要关注城市规划、绿色建筑、低碳交通、可再生资源与能源,以及智慧城市等与低碳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;联合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、企业、研究机构和个人,共同探索和推广低碳城市生态系统;

查看更多

深圳市低碳城市研究会

经联盟理事会批准,世界低碳城市联盟于2016年在中国成功注册“深圳市低碳城市研究会” (以下简称“研究会”),作为联盟在国内唯一合法注册的分支机构。 该研究会旨在保证联盟各项服务工作在国内的顺利开展,更好地服务中国区域会员。